
关于仁的诗句李白
1. 关于仁的诗句关于仁的诗句 1. 关于仁义的诗句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;《荀子》:“不学问,无正义,以富利为隆,是俗人者也.”《老子》:“大道废,有仁义.慧智出,有大伪.”赵岐注:“有仁认之道,可以为名.以利为名,有不利之患矣.”朱熹集注:“仁者,心之德,爱之理.义者,心之制,事之宜.”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.君叫臣死,臣不得不死.君子以为忠.――宋・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尽心于人曰忠,不欺于己曰信.――宋・司马光《四言铭系述》交不忠兮怨长.――《楚辞・九歌・湘君》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・归心》:“诚臣徇主而弃亲,孝子安家而忘国,各有行也.”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・养生》:“行诚孝而见贼,履仁义而得罪,丧身以全家,泯躯而济国,君子不咎也.”唐太宗 《赐萧�r》诗: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.”.《礼记・礼器》:“君子之於礼也,有所竭情尽慎,致其敬而诚若,有美而文而诚若.”《香囊记・庆寿》:“一生未悟诚明了,百行须知孝悌先.”明 陈子龙 《送默公师应试燕都》诗:“朗然冰雪心,十年奉诚愫.”2. 关于仁义的诗句有哪些仁义为名,礼乐为荣.――《秋胡行》其二 作者: 曹操 仁信及鱼豚.――《赎鸡》 白居易 仁风扇道路,阴雨膏闾阎.――《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》 作者:白居易i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;《荀子》:“不学问,无正义,以富利为隆,是俗人者也。”《老子》:“大道废,有仁义。慧智出,有大伪。”赵岐注:“有仁认之道,可以为名。以利为名,有不利之患矣。”朱熹集注:“仁者,心之德,爱之理。义者,心之制,事之宜。” 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。君叫臣死,臣不得不死。君子以为忠。――宋・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 尽心于人曰忠,不欺于己曰信。――宋・司马光《四言铭系述》交不忠兮怨长。――《楚辞・九歌・湘君》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・归心》:“诚臣徇主而弃亲,孝子安家而忘国,各有行也。”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・养生》:“行诚孝而见贼,履仁义而得罪,丧身以全家,泯躯而济国,君子不咎也。” 唐太宗 《赐萧�r》诗: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。”。《礼记・礼器》:“君子之於礼也,有所竭情尽慎,致其敬而诚若,有美而文而诚若。” 《香囊记・庆寿》:“一生未悟诚明了,百行须知孝悌先。”明 陈子龙 《送默公师应试燕都》诗:“朗然冰雪心,十年奉诚愫。”3. 关于仁字的古诗马戴道在猜谗息,仁深疾苦除。 新春闻赦(龙阳作)潘孟阳真须尽兴饮,仁里愿同来。 春日雪以回文绝句呈张荐权德舆文同二见因妄生,仁智何常用。 守居园池杂题 二乐榭王十朋仁者果何似,宜于射也观。 州宅杂咏 穿杨亭杨万里仁智若为谈,指似秋山水。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二 仁智堂汪应辰仁心均动植,风化正邦家。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其二苏辙动静惟所遇,仁智亦偶然。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其一十一 二乐榭邵雍勇须仁以济,仁必勇为资。 好勇吟陈淳仁人之安宅,在心本全德。 闲居杂咏三十二首 其一 仁林同仁矣文皇诏,悲哉少女书。 妇女之孝二十首 其八 缇萦仁之于父子,父子亦相亲。 禽兽昆虫之孝十首 其四 虎狼赵��罪己桑林六,仁心祝网三。 咏史二十二首 其四郭印结茅覆短椽,仁风追太古。 追古亭裘万顷谓朋党者谁,仁人姑听教。 饯吴长文司理用��持贤业教无欠为韵 其五4. 有关仁爱的诗句愤忘食,乐以忘忧、不知老之将至…。饭疏食、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。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 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 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去也。 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 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 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。修己以敬……修己以安人…修己以安百姓。 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。夫达也者,质直而好义。察言而观色,虑以下人。君子泰而不骄,小人骄而不泰。 君子易事而难说(悦),说(悦)之不以道,不说(悦)也。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。 子谓于产。“有君子之道四焉: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” 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 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。 仁者不忧,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 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。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君子谋道不谋食,……君子忧道不忧贫。 法语之言,能无从乎?改之为贵。巽与之言,能无说乎?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见善无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 君子尊贤而容众,嘉善而矜不能。士而怀居,不足为士矣! 做人格言 不学礼,无以立。 己所不欲,匆施于人。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 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择其不善者而改之。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下信乎?传不习乎? 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。 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皆兄弟也, 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,行矣。言不忠信,行不笃敬,虽州里,行乎哉? 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 孔子曰:“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。”请问之。曰: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”。 君子义以为质,礼以行之,孙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 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! 过,则匆惮改。 不迁怒,不二过。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! 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 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,则不达;见小利,则大事不成。 士不可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己,不亦远乎? 执德不弘,信道不笃,焉能为有,焉能为亡。 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。 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损矣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 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巧言乱德。 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刚、毅、木、讷近仁。 有德者必育言,有言者不必育德。听其言而观其行。 君于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古者言之不出,耻躬不逮也。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,君子于其言,无所苟而已矣。可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;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,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。 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;好知不好学,其蔽也荡;好信不好学,其蔽也贼;好直不好学,其蔽也绞;好勇不好学,其蔽也乱;好刚不好学,其蔽也狂。恭而无礼则劳,慎而无礼则葸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。 事君,敬其事而后其食。礼之用,和为贵。 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 盖有不知而作者,我无是也。多闻,择其善者而从之;多见而识之。 圣则吾不能,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。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 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;有若无,实若虚,犯而不校。 兴于诗,立于礼.成于乐。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 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 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 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日知其所亡,月无忘其所能,可谓好学也矣。 不学诗,无以言。诗,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;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人而无恒,不可以作巫医。 有教无类。自行束侑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,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? 举直错诸枉,*服;举枉错诸直,*不服。子为政焉用杀?子欲善而民善矣。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裔不谋夏,夷不乱华,俘不干盟,兵不逼好。 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*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上好礼,*莫敢不敬;上好义,*莫敢不服:上好信,*莫敢不用情。 慎终,追远,民德归厚。5. 有关仁爱的诗句学莫大于博,行莫于约。唐.马总《意林.附编.袁准正书》学不博则不能守约,志不笃则不能力行。宋.程颢《二程全书》多识由博学。宋欧阳修《和圣俞》博取广收,取精用弘。郑振铎《赞歌朝霞般的舞蹈》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。三国.诸葛亮《诫子书》人不博览者,不闻古今,不见事实,不知然否,犹目盲,耳聋,鼻病者也。(汉.王龙)理想中的学者,既能博大,又能精深,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,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。(胡适)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《荀子.劝学》博览多闻,学问决熟。(汉.王龙)1多闻而体要,博见而善择。(晋.葛洪)读书破万卷,下毛如有神。(唐.杜甫)6. 关于仁爱的古诗1. 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――《论语》2. 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。――《论语・宪问》3. 修己以敬……修己以安人…修己以安百姓。――《论语・宪问》4. 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――《论语・子路》5. 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――《论语-卫灵公篇 第十五》6. 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――出自《论语・为政第二》7. 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。――出自《论语・述而》8. 仁者不忧,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――《论语・子罕》9. 不令一物伤天理,仁爱方知真宰心。――宋・司马光《昌言谪官符离有病鹤折翼舟载以行及还修注始》10. 仁恕及苍生,忠贞辅天子。――宋・释智圆关于仁爱友爱的古诗
关于仁爱友爱的古诗忘食,乐以忘忧、不知老之将至…。饭疏食、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。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去也。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。修己以敬……修己以安人…修己以安百姓。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。夫达也者,质直而好义。察言而观色,虑以下人。君子泰而不骄,小人骄而不泰。君子易事而难说(悦),说(悦)之不以道,不说(悦)也。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。子谓于产。“有君子之道四焉: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”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。仁者不忧,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。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君子谋道不谋食,……君子忧道不忧贫。法语之言,能无从乎?改之为贵。巽与之言,能无说乎?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见善无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君子尊贤而容众,嘉善而矜不能。士而怀居,不足为士矣!关于仁爱的古诗词
1、推诚结仁爱唐李白《赠从弟宣州长史昭》2、仁爱终始被江��宋杨无咎《水调歌头・帝里记当日》3、仁爱浃生民宋郑达可《满庭芳・肥绽梅红》4、仁爱久悬溪上月唐贯休《送郑使君》5、仁爱郑公孙宋苏辙《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词二首》6、上天仁爱见真情宋陈淳《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》7、县官仁爱吏慈祥宋陈造《读师文和郡侯喜雨诗次其韵》8、斯人纪仁爱宋陈造《饯寄定海交代》9、仁爱之心宋程公许《明��进戒诗》10、天心仁爱子勿忧宋仇远《州厅设醮即事》11、实为仁爱敦宋黄叔美《宝善堂为薛玄卿题》12、仁爱佛慈悲宋楼钥《约同社往来无事形迹次韵》13、仁爱方知真宰心宋司马光《昌言谪官符离有病鹤折翼舟载以行及还修注始》14、仁爱郑公孙宋苏辙《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词二首》15、乃知仁爱与山俱宋孙抗《岘山》16、天既仁爱我民兮笃生伟人宋王柏《挽蔡文叔》17、天亦仁爱我公兮宋王柏《挽蔡文叔》18、思仁爱树恭所茇宋王洙《重建岘山羊侯祠歌》19、天王仁爱兼南北宋魏了翁《山河叹送刘左史归简州》20、天其终仁爱宋五迈《甲戌九月日有食之纪异三十韵》21、天象占仁爱宋岳珂《庚子正月彗见於室有诏求言因上己见有感作三》22、肯以贪残易仁爱宋岳珂《饯紫微高侍郎朝天》23、那知天意极仁爱宋岳珂《六月二日乙丑滥溪大雷雨》24、仁爱周华夏宋周必大《光宗皇帝挽诗二首》25、仁爱驯桑雉宋周必大《送杨伯子知南昌县》26、天心维仁爱明王世贞《寓怀(以下《四部稿》)》2. 关于仁爱的一整首古诗词,急用,能多快有多快的给出回答
愤忘食,乐以忘忧、不知老之将至…。
饭疏食、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
(相关资料图)
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。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
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
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去也。
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
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
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。
修己以敬……修己以安人…修己以安百姓。
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
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
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。
夫达也者,质直而好义。察言而观色,虑以下人。
君子泰而不骄,小人骄而不泰。
君子易事而难说(悦),说(悦)之不以道,不说(悦)也。
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。
子谓于产。“有君子之道四焉: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”
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
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。
仁者不忧,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
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
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。
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
君子谋道不谋食,……君子忧道不忧贫。
法语之言,能无从乎?改之为贵。巽与之言,能无说乎?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见善无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
君子尊贤而容众,嘉善而矜不能。
士而怀居,不足为士矣!
做人格言
不学礼,无以立。
己所不欲,匆施于人。
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
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
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择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下信乎?传不习乎?
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。
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皆兄弟也,
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,行矣。言不忠信,行不笃敬,虽州里,行乎哉?
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
孔子曰:“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。”请问之。曰: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”。
君子义以为质,礼以行之,孙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
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!
跟仁爱有关的文言文
1. 史记里面哪些古文写仁爱
袁盎袁盎者,楚人也,字丝。
父故为群盗,徙处安陵。高后时,盎尝为吕禄舍人。
及孝文帝即位,盎兄哙任盎为中郎。绛侯为丞相,朝罢趋出,意得甚。
上礼之恭,常自送之。袁盎进曰:“陛下以丞相何如人?”上曰:“社稷臣。”
盎曰:“绛侯所谓功臣,非社稷臣。社稷臣主在与在,主亡与亡。
方吕后时,诸吕用事,擅相王,刘氏不绝如。是时绛侯为太尉,主兵柄,弗能正。
吕后崩,大臣相与共畔诸吕,太尉主兵,适会其成功,所谓功臣,非社稷臣。丞相如有骄主色。
陛下谦让,臣主失礼,窃为陛下不取也。”后朝,上益庄,丞相益畏。
已而绛侯望袁盎曰:“吾与而兄善,今儿廷毁我!”盎遂不谢。及绛侯免相之国,国人上书告以为反,征系清室,宗室诸公莫敢为言,唯袁盎明绛侯无罪。
绛侯得释,盎颇有力。绛侯乃大与盎结交。
太史公说:袁盎虽然不好学,可是他善于领会贯通,他以仁爱之心为本体,常常称引大义,慷慨激昂。赶上汉文帝刚刚继位,他的才智恰好碰上了适宜的时代,因此能得以施展。
时局不断地在变动,等到吴楚反叛时,建议诛杀晁错。虽然他的建议被采纳实行,然而他以后不再被朝廷所用。
爱好名声夸耀才能,终于因为追求名声而招致祸患。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,多次进言而不被采用。
后来擅权,修改了国家的许多法令。诸侯发动叛乱,晁错不急于匡正挽救这个危机,却想报个人的私仇,反而因此招来杀身之祸。
俗话说:“改变古法,搞乱常规,不是身死,就是逃亡”,难道说的就是晁错这类人吗?。
标签: